一、发展定位与建设目标
    积极贯彻我国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思想,在继承已取得的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实践教学为主体、科研开发为方向、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中心发展方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一支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核心骨干稳定,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实践教学队伍;充分发挥学校行业特点和实践实习地域优势,仿真训练与现场操作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充分体现石油石化工业系统特色的大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教学督导、信息反馈、制度建设等手段,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建成为“体系完善、设施先进、运行高效、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研究中心、技术培训中心,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多功能工程素质教育基地,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实践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二、建设思路
    坚持“实践教学为主体、科研开发为方向、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中心发展方针,促进中心的可持续快速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涵盖基础工程训练、石油工业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能力训练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大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工程研究和社会应用实践,将石油工业系统整个流程和有关知识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加大实训课程和科目的设置,特别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体现专业特点;进一步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整体提高教学水平和层次;完善中心教师的引进、培养、提高、优化等整个过程,加强多层次、高水平、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科研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聘任,拓宽领域,深化石油工业训练高层次教学改革与技术研究;通过多元化的实验模式、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考核方式、严格的管理制度等措施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发挥良好示范辐射作用。 
三、预期建设成效
1. 条件与环境
(1)新工训中心的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完善工训中心的建设,新工训中心建设,已规划完毕。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分校区内外两部分建设,校区外中心承担重型机械训练科目、大学分专业和对环境有影响的实训科目实习教学,并承担学校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教学场地面积8000 m2以上;校区内中心主要承担轻型机械制造、特色科目的训练实习和选修课程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创新指导等工作,教学场地6000 m2以上,新工训中心计划2014年建设完成。届时,工训中心的面积将大幅度增加,无论从外部形象还是使用功能上,中心建设将会出现一个大的提升和飞跃。
(2)实训教学装备完善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高水平运行,近几年,学校和中心每年拨出较大专项经费用于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的购买,积极对相关教学设备进行更新,并采取各种措施多渠道积极争取经费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在前期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学校和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将每年投入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主要用于现代加工、特种加工、石油仿真实训装备等先进实训教学设备的购置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中心的教学设备水平和层次,为大学生的实训教学创造条件。
(3)加强高水平自制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制
    立足于中心自身的研发技术优势和行业特点,满足教学需要,中心积极进行教学设备改造和自制,力争在实验教学中发挥更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包括油气资源勘探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集输工程、油气加工工程、石油机械制造工程、油气生产信息化(自动化)、油气田生产管理工程七大系统工艺流程和知识的石油工业现场仿真实训室,不断细化,进一步充实石油工业实训装备和训练内容,每年至少创建一个新实训室,强化具有典型石油特色的人才培养训练体系。
(4)共建、增建现场实训基地  
    发挥中国石油大学的教学特色,发挥地域优势,借助大型石油石化单位的设备、人力及现场生产资源,加强模拟仿真与现场实践的结合。加强生产现场实践训练教学基地建设,丰富课内外一体化自主研学平台内涵,建设更多的包括石油石化系统各生产环节的现场教学基地,力争每年增建一处大学生现场实训基地,使大学课堂与生产现场进一步融合,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油田生产现场和企业实践,得到工业大生产的真实体验。同时,共建的现场实践基地,为科研开发、成果中试和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提供良好场所和技术条件,也从会从另一个方面推动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进程。
(5)提高教学手段与配备
    “十二五”期间,中心将进一步提高教学手段与配备,所有的实训室将全部配备多媒体投影教学装备,在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的同时,辅助多媒体课件、动画及训练软件进行现代实践训练教学;进一步加强石油特色仿真实训教学装备的研发与使用,发挥仿真实训教学装备的教学优点和作用,利用中心教学网站和课程网站实验资源,充实适用于学生训练的实训软件和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手段,形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网络教学资源,辅助进行网络实训教学。
(6)以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促进教学发展
    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网站和课程网站的建设,开发更多的动漫软件及课件,提供更加丰富的网上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信息平台作用,促进中心内外部教学资源及信息共享;完善中心局域网,中心各教学车间、实训室、教研室等各部门计算机实现完全连接,实现现代网络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各设计室、操控室的计算机同实训车间、实训室的数控加工设备、特种加工设备等连接,建成比较完善的网络化现场仿真操作体系和设计制造体系,为学生大工程、大制造的工程理念培养和训练提供完善的网络化条件。
(7)以社会和技术服务促进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较高的社会和技术服务水平,是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的重要优势。中心将进一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机构提供实习教学、技术培训、产品开发、制造等服务,为区域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将校内外部分学科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和装备引入中心或实行共享,促进实验教学项目与内容的更新,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项目及技术服务收益,很好地反哺教学,每年至少投入200万元,为教学提供更加充足的经费来源,促进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的建设,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的整体教学条件和环境建设将出现大的飞跃和进步,校区内外新中心的建设将全部完成投入使用。实践训练环境总体布局科学合理,实训和办公面积进一步充裕,各实训室和实训车间的空间及高度合理,通风、照明等设施良好,防火、防盗设施齐全,做到实训场所宽敞明亮、优雅舒适、整洁卫生。
2. 实验队伍
(1)完善师资队伍的管理
   “十二五”期间,中心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更加规范中心人员的引进、培养、培训、提高、优化、聘用、考核的整个过程,按照学校政策,聘请有名望、高水平的专家、教授到中心兼职,进行工业训练教学指导和教研、科研活动。以“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和富于创造性、复合型”的师资建设标准,真正建立一支结构更为合理、人员更为稳定、富有奉献精神的多层次、高水平、复合型师资队伍。
(2)加强师资的引进培养
    中心进一步完善长、短期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采取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按照学校要求,每年积极落实2~5名名师或名校的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科研队伍,并采取政策、资金支持等有效措施鼓励现任教师通过成人自考、网络、函授等各种方式继续学习和深造,持续不断地实现自我增值。本着“培养、引进、厚待、重用”的原则,定期对训练指导及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加速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以满足现代工程训练的需要。
(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坚持层次化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引进和自身培养相结合,合理安排和优化师资队伍的岗位设置、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争取在“十二五”期间,通过人才引进和内部培训,中心师资队伍75%以上达到本科学历,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增加到15名以上,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达15名以上,中心师资队伍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4)整体提高中心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层次
    采取措施加强中心教学、科研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聘任,使他们在中心建设中真正起到龙头作用。创造条件,进一步鼓励中心教师全方位参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争取在国家级项目和重大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大的进步,争取多立项目,立大项目。“十二五”期间,要完成5项以上国家及省部级教研课题,完成15项以上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市局级教研、科研课题总量达到200项以上,申请专利20项以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0篇以上。
(5)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中心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心未来持续性发展的保证。中心根据长期发展规划每年招聘2名以上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学、科研岗位,并加大培养力度,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座谈会、实践教学观摩、听课、教学竞赛、对外交流等活动,下达指标和任务,并有效考核,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承担教学、科研任务。
(6)加强师资队伍监控与评价
    中心制定相关文件,完善监督体系,对教师教学、教研、科研等各方面表现进行全过程监控和评价。基于开放、公开、公平、择优、竞争上岗、定岗定责、定期考核的原则,对专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实行量化考核,科学管理。规定每位教师每年必须至少完成600个教学工时、300个制造加工工时,至少公开发表1篇论文、参加1次技术培训,使教学队伍教学及管理水平不断得到优化和提高。
3. 实验教学
(1)继续深化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多年的石油工业训练教学积累,使中心形成了“传承‘铁人’精神,惟真惟实,彰显个性,注重创新,强化应用,致力培养中国一流的石油工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为主体,科研开发为方向,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方针。“十二五”期间,工训中心将继续深入坚持和理解这一教学理念和发展方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知识融合为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完善石油工业训练教学体系
    中心结合行业和专业特点,并结合工程研究和社会应用实践,将石油工业系统整个工艺流程和有关知识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了包含基础工程训练、石油工业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研究训练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工业训练教学体系。“十二五”期间,中心将更加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保证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教学基础上,加大自制特色实训教学装备的研制力度,继续建立和完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石油工业实训室,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直接参与到现场仿真训练和具体产品的研发生产中,提高现场实践能力。为适应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技术新的发展要求,按照教学大纲和训练体系要求,对相关实训教材、讲义及影像资料进一步完善,编写出版更多指导性强、适用工业训练教学的特色教材。
(3)进一步拓展教学实训内容
    在通用机械制造工程实训科目的基础上,中心借助自身人才、技术优势条件,开发出了一批石油特色实训仿真教学装备,开设了大量特色实训教学科目。“十二五”期间,中心将加大自制实验教学装置和设备的开发力度,并以此为基础,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每年至少推出2项实践内容精彩、技术先进、设备精良、方法灵活的精品实训科目,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充实到学生日常的训练教学中,拓展教学实训内容,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4)提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十二五”期间,中心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合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做到训练各个科目的挂图、模型、教具、陈列品、幻灯、投影和录像等示教示演装备齐全,全部训练工种配备适用的CAI多媒体教学课件,主要工种开发配备动漫软件。以“自主式、研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工程训练的兴趣。
(5)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成果  
    “十二五”期间,中心将进一步突出“重过程体验、重平时表现、重能力培养、重思维创新”的指导思想,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和训练要求,完善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工程训练的兴趣,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培训相结合,将开放性项目、创新设计性实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积极开发新的实验设备及实训科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进行创新研究的空间。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创新活动,每年正式发表论文10篇以上,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奖10项以上,教师正式发表的高水平实验教学论文10篇以上,每年有获省部级以上奖励项目、课程或教材。做到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发挥广泛的辐射作用。
4. 体制与管理
(1)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
    继续完善以中心管理为主,学校、中心、职能部门、实训室(实训车间)四级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制。结合学习要求和自身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有章可循,并体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人性化和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中心主任统一负责中心工作,统筹调配相关资源,借助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中心各职能部门按照中心要求,分别负责教学、科研、培训、装备、行政、服务等各项工作,互相配合,产学研协调发展;各实训室(实训车间)实行开放式和项目引导式教学模式,认真履行职责,以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管理机制,创造学生自主训练、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环境和空间;很好地实现中心实践教学、科研开发、社会服务的整体目标。
(2)充实网络信息平台
    中心将进一步补充、更新和完善网络信息平台,有效发挥相关职能。工训中心网站提供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和相关实验教学管理,为开放式的教与学搭建信息平台,为中心内部和外部的教学资源及信息共享架设沟通的桥梁;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相关资料和信息管理,学生通过课程网站进行信息获得、开放实训、在线学习、作业提交和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中心较为完善的局域网体系,将各部门计算机相连,实现现场仿真操作体系和设计制造体系网络化,使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不断完善。
(3)加强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中心不断加强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实现网上教学、网上学习、网上管理。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在课外能够进行网络交流、课下答疑;管理人员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管理,发布教学信息,学生预约选课、传送教学文件、发布学生成绩、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监督等都在网上进行;研究人员通过网络进行任务分配、资料收集、方案展示、技术交流等。相关网站集教学、科研、管理、信息、服务、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中心开展教学和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4)强化教学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中心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中心管理条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加强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完善中心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继续发挥教学督导组和学生信息员作用,从教学、研究、作风、纪律、学习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运行在学校投入经费的基础上,加大中心自身科研经费与社会服务收入反哺教学的力度,以多渠道的经费来源,保证实验教学运行经费投入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5. 示范与辐射
    “十二五”期间,中心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人才、设备资源和技术优势,立足行业,服务地方、油田,面向全国,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活动,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
(1)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作用
   石油工业训练中心作为学校最重要的校内实践训练教学基地,每年承担着全校30多个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和大学生多门选修课程、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二五”期间,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同教务处及各学院的沟通、交流,加大实训课程的设置范围,争取全校所有专业都能开设工程实训这一教学内容,将工程实训作为全校学生高等教育的重要必经阶段,而不单单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去完成。通过中心各项功能的有效发挥,推动学校机械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学校相关学科的进步。
(2)很好地体现培训基地功能
    中心在完成本校工业训练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大资源共享,加强同相关单位的联系和合作,承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胜利油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青岛市、东营市等兄弟院校和单位培训机构的工程训练教学培训任务。并作为直属的山东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在做好本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基础上,将进一步面向地方院校、油田、社会、部队和企业开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推动地方、部队人才的培养。
(3)强化教学软件的示范辐射作用
    中心所开发的系列教学软件、训练课件、实验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料,在全国多所高校和培训机构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仅动漫软件就已开发30多个模块,价值2000多万元,应用于40多所高校及培训机构。“十二五”期间,中心将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和发展软件开发,推进工业训练教学仿真软件的开发,将仿真教学软件的开发作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拓展教学与技术资源共享的范围,争取几年内取得更大的突破,占据同类教学软件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一个方面推动工程实践教育的发展。
(4)积极组织主办各类教学活动
    中心作为华东地区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理事单位、山东省工程训练教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以及中国石油仪器仪表标准化委员会、中国石油地质实验标准化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科技装备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将积极主办和协办相关工程训练教学相关研讨交流会和相关行业领域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会议。“十二五”期间,将至少组织或主办2次省级以上的教学、技术交流活动,并争取组织(协办)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全国性、国际性的教学、技术研讨会议(如国际工业培训会议、国际石油装备展、全国石油装备新技术论坛等),扩大中心的影响,为带动和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推动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5)加强石油工业训练体系的推广
    中心建立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石油工业实践训练教学体系,已被哈萨克斯坦国家工业培训中心、国立阿克套大学及国内先西安石油大学、华北油田技术培训中心等40多所石油院校及培训机构所引进,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加大国外市场的应用,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随着更多先进的自制实训教学装备的研制成功和丰富训练内容的充实,这一体系将不断完善,在国内外相关院校和油田培训机构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良好示范辐射作用。
(6)推进自制实训实验教学装备的研制与应用
    较高的科研实力和先进的自制教学实验装备开发水平,一直是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的重要优势和特色之一。目前,中心的仿真实训教学装备已占有各高校及培训机构同类产品近80%的市场,岩心实验分析仪器装备也已占同类产品70%的市场。“十二五”期间,这两类实验教学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将力争再提升10个百分点,并进一步加大在国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推广力度。同时,中心在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技术装备等世界级新技术的开发力争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已取得很大突破,在为学生工程训练教学完成示范生产的同时,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石油人才教育和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扩大中心在国内外的影响。
(7)对外交流与合作体现良好示范辐射
    近几年来,中心共接待国内外近百所高等院校和数百家教学培训机构、技术单位来访交流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交流及示范作用。“十二五”期间,中心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来访交流工作,争取交流效果,同时,主动“走出去”,利用组织和参加相关会议、发表论文、项目合作、人员培训、相互走访及调研等形式,不断对取得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宣传和探讨,积极同国内外大学及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和合作活动,有力地实现各种丰富资源的共享,发挥良好示范辐射作用。
6. 特色
   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立足教学,研学结合,学研产一体化建设,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十二五”期间,中心将进一步对这三个特色进行归纳和提炼、完善和提高,加强中心特色建设,继续保持实践教学、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的良性循环,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1)继续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石油工业训练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中心坚持“实践教学为主体,科研开发为方向,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以教学实训促进科研开发,以科研开发带动社会服务,研制了一大批具有自身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和实验装置,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结合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石油工业训练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十二五”期间,中心将在之前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立足于实践训练教学,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石油工业训练为主线,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同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以项目为引导,以特色实训为重点,为学生提供创新研究平台,完善与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训练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2)继续坚持基础训练与生产现场并重,强化教学实训生产化和现场实训教学化
    中心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开发了大批涉及石油工业生产系统的实践教学软硬件平台,基本实现了现场实训室内化;同时,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油田和石化生产现场建立现场实践教学基地,设立大学生第二课堂,实现了大学课堂与生产现场的有机结合。“十二五”期间,中心将进一步加快相关实践训练教学装备的开发,争取每年开发教学实训新装备10种以上、至少建设一个新实训室,并及时开发新的训练科目,应用于学生日常训练实习教学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充实石油工业系统流程和有关知识;同时,继续加强同现场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适时开辟新的现场实训基地,满足大学生今后现场实训新的需要,进一步发扬大学课堂与生产现场相结合,加强工业实训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3)继续加强创新与社会服务的良性循环,促进中心可持续快速发展
    中心依靠自身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积极创新,在实践教学和中心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得到中央电视台专题现场直播报道。“十二五”期间,中心将进一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行业,面向国内外积极开展教学、科研交流和合作。每年至少同国外高校及相关机构完成1次大的教学、项目合作。加强同国内外各高校尤其是石油石化类高校教学及研究机构的联系,加大技术培训合作,每年至少组织和参加3次省区级以上的教学交流会议和3次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会议。五年内至少完成5项国家及省部级教研课题、15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完成市局级教研、科研课题200项以上,申请专利20项以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0篇以上。加快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力争每年项目及技术服务经费保持3000万元以上,以充足的资金回馈教学、科研,更好地促进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四、经费投入规划(包括投入规模、主要投入方向等)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工程实践教学和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的发展,对中心的运行经费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一如既往,以较为充足的资金投入,为中心的稳步发展创造基本的条件。
1. 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实习训练教学工作量,每年定期下拨200多万资金,用于中心教师和职工的部分津贴支出和教学相关费用支出。
2. 参加实习训练的学生所在院部,按照实习训练学生的数量,按照10元/人天的标准,每年定期向中心支付教学实习费用,用于学生在中心实习训练时部分教学材料的消耗支出。
3. 中心每年完成的教研、科研项目及技术服务收入,用于中心的教学研究、创新活动、合作与交流、教学材料、设备维护、水电气暖等费用支出,以保障中心的设施更新建设和良性运转。
4. 学校还根据中心教学的需要和具体资金情况,每年下拨不少于200万的资金,用于中心的设备购置和厂房环境改造及建设。
5. 学校和中心严格财务制度,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费用使用管理办法,所有教学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科学调配,有效使用,有力地保证了中心各项职能的正常运行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